棋心算之简单的连照杀局31视死如归

2021-01-23来源:棋国象棋博物馆

“归”这个字非常有意思,《说文》认为,“归,女嫁也。”即本义指女子出嫁,《易·渐》:“女归,吉。”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秦伯归女五人。”都是使用了本义。而由“出嫁”义引申为“往、依归”义,进一步可引申指“归宿”。有“往”必有“还”,因而又引申出“返回”义,再由“返回”义引申出“归还”义。而由“归”字的本义“出嫁”看,出嫁即以夫为家,等于女儿送给了别人,于是又引申出了“馈赠、给予”义,通“馈”,或者说“送”人称之为“归”,予物则曰“馈”。也有人认为,因为女子最终要嫁人成立自己的家庭,就像原先“寄养”在娘家,到了该出嫁的年龄,“回归”自己应该归属的那个家庭,所以称其为“归”,虽然这里有违现代“女权主义”的思想,但于古代却是一种类似正常的思维。

于普通人而言,长时间在外,到时候回家,再自然平常不过的事情。而把“死亡”看做“回家”一样平常,这里就有了一种高度。孔子在卫国,卫国的国君不认可孔子的思想,而孔子又不想与卫国国君的宠臣同朝为官,干脆离开卫国到陈国去,可是经过“匡”地的时候,被误认为是阳货(阳货在匡地作下了事)的乡人而遭到围攻,夫子问心无愧所以该干嘛干嘛,“弦歌不辍”。后来子路问老师为何在此等情形下仍临危不乱,孔子回答说:“临大难而不惧者,圣人之勇也。”这也便是成语“临危不惧”的由来了。这样看来,《史记·蔡泽列传》中所说,“是故君子以义死难,视死如归;生而辱不如死而荣。”这就是“生死看淡”的意思。

象战中有时候能看一个人的“棋品”,最关键的时候,看不出棋来,那是能力问题。但如果懂了一些道理,却一味贪子,该搏杀的时候不能搏杀,丧失战机,最终还是输棋。两千多年前的人都知道,“今亡亦死,举大计亦死,等死,死国可乎?”所以该看开的时候得看开,“视死如归”就是一种看开。

《视死如归》

局势如上,红方尚有一车、一马、一兵,但分处三方,看似阵形散乱。但一定不要妄自菲薄,中国象棋的实力,就是四个字,“三子归边”。况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隐形巨人,你仔细瞧瞧,如果没有红车,红方老帅不正好控制中线吗?所以放胆开干,先叫将再说,车五进五。黑方只好将4进1,此后红方五路车当然还可以叫将,但已经成为“滑将”了,只有另辟蹊径。兵七进一,用兵叫将,这样把黑将逼到城头。

过程图

此时红方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:马上就可能“断将”了。你看:红兵不能回头,红车则处于死地。特别是红车,因为“两车见面”,红车不能平将;但黑方九宫城头中轴,又有黑象防守,能无谓填坑吗?但形势已经危急至此,不叫将还有别的办法吗?仔细一算,原来如此:红车车五退二叫将,黑方象7退5,堪堪松开了红方二路马的马腿,请各位看官想想,这不是出现生死转机了吗?马行一步一尖冲,马二进四,自己拍案叫绝吧……

结局图

行文至此,我突然想起了另一个成语,“图穷匕见”。荆轲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,后迁居卫国,卫人称他为庆卿。而到了卫国后,始改姓荆,所以后来到了燕国,燕人称他为荆卿。荆轲喜欢读书击剑,为人慷慨侠义。曾游说卫元君,不为所用。后游历到燕国,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。

秦国灭赵后,兵锋直指燕国南界,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。荆轲献计太子丹,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,这样才有机会获得秦王的会见。只要找到了这样的机会,荆轲才好相机行刺。也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,樊於期自己愿意以死报燕太子丹,也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,慨然赴死,荆轲先得到了樊於期的头颅;然后燕太子丹也得到赵国徐夫人(人名)的匕首,用一百金把它买到,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。用人来做实验,血沾湿衣褛,没有不立即死亡的。

所有的条件具备,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,前往秦国刺杀秦王。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,都穿着白衣,戴着白帽给他送行。到易水边上,祭过路神,就要上路。高渐离敲着筑,荆轲和着节拍唱歌,发出变徵的声音,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。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。“士皆瞋目,发尽上指冠。”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,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。在这时荆轲就上车离去,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。

荆轲来到秦国后,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。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,图穷匕见,刺秦王不中,被杀。历史没有假设,从社会进步看,如果荆轲成功,说不定就是历史的罪人。可对于秦王嬴政而言,即便是一把匕首,那也是要命的凶器啊。而看该局中最后杀出的红鬃烈马,红方大车死得其所。

转自 知乎 麒麟传人 侵删

查看手机站
135 1035 1984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