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1-23来源:棋国象棋博物馆
初级棋手,不会集中子力进行组杀,只会单枪匹马作战。一兵被杀,再派一兵;一马被杀,再上另一马;一车被杀,再上另一车,这种低级的作战方式,被通俗地称为“添油战术”。明朝末年,在关外辽东,明朝和后金之间展开了一次会战,明军的战斗力本就不如后金军队,却采用添油战术,逐次增援,没有集中兵力和强大的后金军队决战,以获取更大可能的胜利机会,最终导致惨败。
每一个棋手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,即敌方一定会阻挠你的进攻,破坏你的作战意图,这就是最朴素的“对着干”。而棋手在行棋的过程中必然要打破地方的防守,争取到自己想要的形势。在这个过程中,妄图无损而达到目的是理想状态。所以有子力的减损投入是必然的,我认为最正确的观点是,弃子能力就是创造能力,通过弃子,反制敌方的阻挠与破坏,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形势,所以,弃子能力就是创造能力。客观上说,开局初始,红黑双方子力完全一样,那么结局成和就是最正常的,因而也只有能够弃子创造有利形势的人才能取得胜利。最高明的棋手,从开局就弃子,通过得势创造有利条件,最终取胜;中级棋手则是在占得大优的情况下才弃子做杀;初级棋手就是添油作战而已。而对于做杀的一方,一定要有自信心,当出现”三子归边“的局面,首选上策必然是弃子做杀;如果出现”四子联攻“,不会弃子,则就不是下棋,他只是会”搬木头“而已。
形势如上,黑方虽有一步成杀,红方因为有”四子联攻“,应该有强烈的自信心。但这种自信心应该基于对棋形的阅读能力,第一,双车一马,有”勒马车“杀棋之形,但黑方也有车、砲两个防守子力,即便红方弃车之后,也没有挂角然后进车的杀棋;第二,红方右马处在”钓鱼台“上,这是一匹”钓鱼马“,它限制住了黑将的两个点位的行动。因此,红方简化的杀棋之形应该能想象到。
以结局图倒推红棋的行棋次序,比较容易走出如下着法:车六进一,士5退4;车八平五,象3进5;马八退六。黑方连弃双车,最终成杀。当红方弃八路车杀象时,黑方当然可以起士迎击,但红车很容易再进车杀士,黑方还是不得善终。
从头再梳理这个残局的行棋:黑方有一步杀棋,红方无法阻止,所以红方必须走出连照杀来。如此第一攻必然是六路车,因为红方有”勒马车“的杀形,所以自然的思路是车六进一杀士叫将,而车六平五,黑方用士吃该车后,红方只有马八退六叫将,其后已然”断将“。所以车六进一,只此一手。红方杀士,黑方落士,红方又面临两个叫将,回马挂角,则黑方用砲打掉,红方”断将“;因此,红方杀中象叫将,只此一手。如此才形成最后的杀棋,因为连照杀是”不得不走“,所以我们才称之为”简单“,但弃子的思想是不简单的,弃子能力就是创造能力应该是核心胜棋思想,值得所有下棋的人注意。而通过集中优势兵力、弃子创造出合适的杀形,最终取得胜利,这才是下棋的乐趣,也是兵法文化在棋枰上的反映。
《论语·子张》有言,”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“唐太宗李世民在《赠萧瑀》中也说,”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“何以言之?棋形最危险的时候,既然知道”君死臣辱“,红帅(黑将)被杀,则定为输棋,所以当红帅(黑将)受攻时,应该知道”舍车(子)保帅“。如果不能回撤通过弃子解危,就只能将进攻进行到底,在敌方攻杀我方主将之前,争取先击杀敌方主将。
秦王约赵王在西河外渑池相会。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:“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,请赵王弹弹瑟吧!”赵王就弹起瑟来。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,命令赵王弹瑟。”秦王让赵王弹瑟,在外交礼仪上是欺负赵国国君。但秦强赵弱,蔺相如也要替君主出头。蔺相如走向前去说:“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,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,请秦王敲一敲,借此互相娱乐吧!”秦王发怒,不肯敲缶。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,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。秦王不肯敲击瓦缶。蔺相如说:“如大王不肯敲缶,在五步距离内,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!”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,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,他们都被吓退了。于是秦王很不高兴,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。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为赵王击缶。”秦国的众大臣说:“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。”蔺相如也说:“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。”直到酒宴结束,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。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,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。渑池会结束后,回到赵国,因为蔺相如”见危致命“,赵王任命他做上卿,不是因为蔺相如维护了君主的面子,而是维护了君主代表国家利益,蔺相如临危不惧,见危致命,成为士之典范。
转自 知乎 麒麟传人 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