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象棋分省(市)开展概说”之香港篇

2021-01-23来源:棋国象棋博物馆

香港(Hong Kong),简称“港”,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,位于中国南部、珠江口以东,西与澳门隔海相望,北与深圳相邻,南临珠海万山群岛,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,陆地面积1113.8平方千米(2021年) ,海域面积1648.69平方千米。截至2020年末,总人口747.42万人,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,人均寿命全球第一,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四。

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,1842-1997年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。二战以后,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,不仅跻身“亚洲四小龙”行列,更成为全球最富裕、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。1997年7月1日,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,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。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,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,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,以“中国香港”的名义参加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。“一国两制”、“港人治港”、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。

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国际大都市,与纽约、伦敦并称为“纽伦港”,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,重要的国际金融、贸易、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,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,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,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。

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,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管理经验合二为一,以廉洁的政府、良好的治安、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,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购物天堂等美誉。

一八四二年,大清和英国双方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直至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香港,香港岛成为英国殖民地长达一百五十五年。受英国经济影响,香港岛成为十九世纪初亚洲少数贸易港口之一,欧亚文化交流以及商贸往来的桥梁。香港作为一华洋杂处之地,尽管土生居民与新移民之间相处融洽,然而中西文化、信仰以及习俗存在差异,双方间的隔膜使彼此壁垒分明。为抵御西方文化对香港的冲击,香港华人竖起捍卫“国学”、“国术”的旗帜。象棋列为“琴、棋、书、画”四艺之一,民间活动中兼具休闲特性,而临近的“省”——广东省——棋风炽烈,因而象棋活动在民国初年的香港恰如云蒸霞蔚,群众基础良好。

香港最初的象棋名人是郭乃明和黄章,1910年代至更早时候两人已经活跃省、港、澳棋坛。一九二三年,广州名手黄松轩击败郭乃明后,郭乃明从此不再在棋坛露面。黄章由于投入经营银器饰物生意的关系,无暇再涉足棋坛。而自郭乃明与黄章淡出棋坛,1920年代香港的象棋活动出现停顿直至三十年代初期。

1930年,华南名手曾展鸿和香港孔圣会热心提倡象棋的李善卿,为促进香港象棋活动,遂联合穗、港两地棋人,组织成立华南象棋会,孔圣会成立香港举办棋赛的核心场地。1936年,香港南华体育会租借先施公司天台举办第一届全港单人象棋赛,标志着首个全港性象棋比赛的展开,麦绍文于该比赛获得冠军。1937年,香港南华体育会举办香港南华单人赛,棋赛在香港孔圣会举行。参加者多是南华会的新进棋手,其中有陈德沛、郑卓萍、梁茂先、郭朝栋、余亦青、何鲁荫等。初赛用分组淘汰制,复赛用循环制。冠、亚军分别为陈德沛、郑卓萍。

有意思的是,经香港南华体育会对象棋深耕易耨、不遗余力的推广,而当时不少棋手在湾仔区居住和消遣,为湾仔区棋坛活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比如香港南华体育会象棋冠军黄启康家住湾仔区,黄启康好友华南名手钟珍于周钟(周德裕-钟珍)十局赛时曾短暂居住黄家对面;棋手余亦青住在联发街;王兰友则在密地臣街开设医馆,并于五十年代收留来港的何顺安。一九三四年,华东名手周德裕受李善卿邀请来港主编《香港华字日报》象棋专栏《弈趣》,并于香港孔圣会内主持象棋讲座。周德裕的学生每逢周末下午,到湾仔电车路的澳洲餐馆用餐和下棋。李志海也住在湾仔骆克道图书馆附近。

1940年代,太平洋战争爆发,顿时香港棋人云散。兵连祸结,棋人生活都自顾不暇,罔论下棋。1942年,据说广州名手冯敬如就是饿毙在修顿球场内……直至1955年港台棋赛,香港棋坛才得以复苏。

1949年,香港南华体育会在嘉山体育场举办象棋擂台赛,接着又举办第一届穗(广州)、港、澳三角埠际赛(城际赛),冠、亚、季军分别为广州队、香港队和澳门队。1950年,上海名手何顺安南下香港,香港南华体育会特意安排在嘉山体育场进行棋王表演赛。何顺安首两晚先后败于广东名手杨官璘、香港名手李志海,第三晚胜香港名手白乐弈。

1967年,天天日报邀请李志海编写象棋专栏,并在湾仔修顿球场举办公开擂台表演赛;1968年,丽的电视台(现名亚洲电视台)主办全港公开团体象棋锦标赛,由李志海主理及在电视节目中播讲成绩及评述。该比赛奖金高达万元,足够买一层两房一厅的楼房。该赛事不但激发香港棋风,也极大提高湾仔区在棋坛的地位。

1970年,港九国弈象棋研究会在修顿球场举办第三届亚洲象棋赛。香港代表包括名誉领队何锦添、领队谢式、教练苏天雄、干事陈俊鸿、队员黄冠中、吴惠光和曾益谦,香港队在该赛事获得冠军。队员之一的曾益谦,他的广东象棋名宿曾展鸿之子,棋风承乃父之风又别有心裁,先是以凶悍、攻杀见长,后随着棋艺的增长,功夫全面发展,走子谨慎,进攻善用“紧身术”,慢慢缠困对手,直至对方弃甲投降;在防守上,又以高超的解拆功夫名闻弈林。

1976年,中国象棋队往菲律宾访问,国弈会邀请该队返国前过港表演。近三十年来首次有中国棋手来港比赛。第一届中港棋赛在修顿球场举行。中国象棋队代表包括领队曾昭胜、秘书董齐亮、队员胡荣华、杨官璘。香港队代表则为刚于第六届亚洲棋赛夺得团体冠军及个人冠、亚军的鲁钟能和赵汝权。门票售至每张十元,两晚均为满座,收入共得两万余元。结果香港队以2:14大败。这对于自诩有“象棋王国”称号的香港棋坛,引为奇耻大辱,于是才有了第二届中港象棋赛。1979年,第二届中港棋赛在修顿球场举行。首届中港棋赛完结后,香港棋界人士认为第一届香港没有进行优选,这届则派出八位“冠军级”代表参赛,包括伍天龙、李旭英、曾益谦、徐耀荣、黄冠中、赵汝权、张百端和黎惠东,结果仍以15:33大败。相比赛事前一周,中国队以57:7大胜亚联队,还算是虽败犹荣。

1987年,第二届京、沪、港象棋赛在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。霍英东为大会主席,香港队代表包括总领队李时佑、领队梁利成、队员赵汝权和曾益谦。该赛事香港队获得队体亚军。其中棋手赵汝权逐渐走入香港象坛光环中心,赵汝权棋风攻杀凌厉,中局扭杀力强,残局功夫精深,弈战中常以奇兵制胜,且临枰经验丰富,拼斗意志顽强,既有打速决战的功力,又善持久耐力战,多次荣获香港象棋公开赛冠军,以“香港棋王”饮誉棋坛。在国际比赛中,赵先生也有上乘表演。赵汝权与大陆的象棋高手多有交往,在与杨官麟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、李来群、吕钦等高手的对弈中,皆有获胜的记录,是棋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象棋高手。他是1988年亚象联首次批准的五位象棋男子特级国际大师中的一位,也是海外唯一的一位男子特级国际大师。

香港象棋,是中国象棋的一朵奇葩,也是中国文化的有力传播者。港运兴,棋运兴,衷心祝愿香港的象棋文化繁荣昌盛!

转自 知乎 麒麟传人 侵删


查看手机站
135 1035 1984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