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国手巴吉人

2021-01-23来源:棋国象棋博物馆

人们常说“棋如人生”,这是深谙象棋棋理的人得出的人生感悟。而更多的时候,下象棋就是做统帅、做领导,最高明的棋人能够算无遗策、三军用命,有的则用其所长、子尽所用,最下等者则是杂乱无章、茫然无绪的用子者,可以设想其用人如此,则一塌糊涂。常见有人不通兵法,驱动一支孤军犯险,深入敌阵,很快为对手重兵围歼,然后再动其他子力,再此重蹈覆辙,用棋谚来说,“老将发昏,累死三军”。

清朝末年的巴吉人,则是将炮的应用发挥到极致的棋人,特别是有些时候,他甚至感到两马的束缚,有时干脆让人双马。利用开局的先行之便,迅速使用双炮得子或者直接做杀成功,所以人们称赞巴吉人用炮神妙为“沿河十八打,将军拉下马”。

巴吉人是满族人,其父曾在江南转运司任漕运之职,清末的漕运,虽然已经如大清朝一样日薄西山,但如俗所言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其家境优渥。而据说巴吉人出生前几天,临近他家的弥陀寺突然发生了火灾,火势猛烈,而当时救火的应急工具简陋,大火延烧了三天。眼看着火势就要烧到巴家了,就在全家人惊慌失措之际,已怀胎十月的巴夫人突然提前分娩了。令人惊奇的是,就在这个婴儿呱呱坠地之时,那场大火竟奇迹般地被人们扑灭了。巴家认为这是“吉人天相”,于是给这个孩子取名为“巴吉人”。

巴家优渥的家庭环境,自然不用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。巴吉人的父亲是一棋迷,所以巴吉人从小就酷好象棋,很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象棋天赋,10多岁上便已经棋艺精湛,炉火纯青了,从此称雄镇江一带,驰誉遐迩,颇负盛名。他15岁时就已经是打遍镇江无敌手了。当时,他的家境较好,父亲又是分管运输的官员,经常带着巴吉人到各地弈游,巴吉人总是战胜对手,赢得彩金,满载而归。他先后在苏州打败了著名象棋高手许振藻、华洪泉;在南京击败了邹鸭子等名手;还在杭州战胜了当地棋界名家关胡子、吴之龙等人,棋锋所指,当者披靡。巴吉人的弈游,遍会各地的象棋名家和高手,开阔了眼界,而棋艺更是随之日新月异,迅猛精进,渐臻上乘。据说有一次,他外出弈游之前,曾和当地的一位象棋好手约定决赛。但巴吉人弈游回来之后,这位好手不愿意比赛了,他担心巴吉人弈游涨棋,自己或许本就不是对手,如此一来势必会输得更惨,赔了彩金又丢了名声,干脆免战牌高挂。而其他一些棋手也有类似的“恐巴心理”,久而久之,棋界的人们就都呼巴吉人为“巴不斗”了。

也是因为有家庭的支持,巴吉人从小就能接触各种象棋棋谱,其用心程度也好像影响了后代棋手。据说他别出心裁,他在帐帏之上贴上自己要研究的棋局。睡觉之前对着棋局凝视沉思,反复琢磨,不断地研习历代象棋名家的古谱典籍,一直到实在困倦极了,这才悄然入睡。如此这般,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,棋局之中的种种变化定式都已经深深地印入到了自己的脑海之中了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,巴吉人则是从明清两朝的棋谱中找到了自己的最爱武器,他善于施炮,在精研朱晋祯的《橘中秘》和王再越的《梅花谱》后,别出心裁,推崇“以炮制马”,加强了用炮之利,“急进中兵”,打乱对手的阵形,自己因为依《梅花谱》而作,所以称自己写的棋谱为《象棋梅花心法谱》。

巴吉人说,“初学象棋的人,大多仅能用车;再精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用炮了;然后再会用马。这样的棋手已经算是初窥象棋的门径了,可谓登堂入室。等到他的棋艺再进步,更上一层楼时,就能学会使用兵卒了;更进一筹时,就能善于运用士、象了;再进入到一个精妙的境界时,就会巧妙地运用将帅了,也就可以称雄棋坛,算是一流的棋手了。”巴吉人对象棋的理解力,全面而深邃。

后来,巴吉人家道中落,得好友李志良资助。巴吉人也开始以棋维生,他在镇江城里最大的两处棋茶下彩棋。因为没有敌手,他下的都是饶先或是饶双马的棋局。但即使是这样,他也照样摧枯拉朽,也几全无抗手。其饶双马棋局尤其精妙,把“巡河炮”的棋局威势发挥到了极致,他采取的一炮镇中、一炮巡河的战法,路数奇多,出神入化,神妙莫测。有一次,巴吉人在茶楼与一陌生棋客斗棋。巴吉人照例让他双马,妙用巡河炮法,把那人杀得丢盔弃甲,大败亏输,狼狈而去。事后人们才知道,这位棋客曾经是一位“致仕”的将军。于是“沿河十八打,将军拉下马”的名声大噪,人们更知道了巴吉人巡河炮的威力。

清末民初,国力衰微,棋运更是江河日下,棋人无法以棋为生,于是才有了“下棋如下跪”的说法,因为下棋不用乞讨但又像乞讨,拿着木制棋子摆棋的人被讥讽为“木花子”。当镇江待不下去,巴吉人远走上海滩。国运尚且如此,一个人的颓势哪能一人能止住。据说巴吉人在上海摆摊,“得罪”了有黑道背景的同行,被欺侮打压,巴吉人没有选择再回镇江,而是选择了投江而死,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。

在巴吉人前去上海摆棋摊谋生之前,他就将这部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力作,珍而重之地交赠给了自己的好友李志良,托他善为保管。后来,有人按谱排演了数局象棋,觉得着法异常精彩,匠心独运,别开生面。人们便从中摘出八局,因为巴吉人的书稿中有破《梅花谱》中的屏风马之局,为行销噱头就改名为《反梅花谱》。

最后我们以《反梅花谱》中的第一局“当头炮破屏风马局”之一变来展现巴吉人的高超棋艺。

1、炮二平五,马8进7;2、马二进三,卒3进1;3、车一平二,车9平8;4、车二进四,马2进3……

中炮直车对屏风马进3卒

5、兵七进一,卒3进1;6、车二平七,卒7进1……

续图一

《梅花谱》的着法,在当前形势下红方平炮攻马,结果遭到屏风马的反击。而《反梅花谱》则创造出了“急进中兵”的最佳攻击点。此后如果黑方再退右砲希图打击红方的七路线,则会遭到快速过河的中兵的连续冲击。可以说一旦黑方退砲,基本就会带来灭顶之灾。

续图二

箭在弦上,黑方不得不应对红方中路的急攻。而不论黑方平3路打车还是平中打兵,均遭激烈反击,黑方败局。

续图三:黑方上右士

红方冲兵叫将,黑方上右士;红兵平六(黑方补哪个方向的士,红方就朝同向平兵)叫将,黑方上象弃子。

续图四

红方吃黑右马,黑1路车平车保砲,暗伏轰底相抽红车;红方上左马,黑方跳马展开攻击,此时砲打红方七路车、马踩红方六路兵。而红方子力基本全部进入攻击阵地,三子已足,四子以上,果断弃子。因此红方果断不理黑砲打车,再出左车助攻。

续图五

黑方打车,红炮下底叫将,这就是赫赫有名的“沉家军”,黑方逼吃红炮,红车再沉底要杀,垫啥吃啥,绝杀!

转自 知乎 麒麟传人 侵删


查看手机站
135 1035 1984
TOP